高中作文帮助中心 | 高中作文辅导 | 体裁作文 | 满分作文

行走在十字路口的陶翁

81人看过作文大全网

先生不知何许人也,亦不详其姓字。宅边有五柳树,因以为号焉。

说起“归隐”,人们必想到东晋陶渊明,想到他义无反顾选择田园、纯朴和自然。然而,我们的陶翁,真的就是义无反顾,直接了断的归隐了吗?

“寓形字内复几时,曷不委心任去留?胡为遑遑欲何之?”此句是陶翁在辞官归隐后作的诗,然而正是此句,前者要入仕,后者却仿佛对出仕还心有不甘,这岂不很矛盾?

我想陶翁归隐,一是因为他“性本爱丘山”,深受道家思想,且他原来也是田园生活。美好的田园是他的精神后方,每当遇到挫折,或是心情复杂思绪紊乱时,家乡田园是那个为他治愈伤痕的地方。

二是他酷爱饮酒,大量诗文有证:“造饮辄尽,期在必醉”。在田园中,他可举酒吟诗,即便大醉伶仃睡上三天三夜亦无大碍。然而在官场上谁能允许一位官员日日饮酒?谁又会相信一位半醉半醒的官人呢?他的理想与他的“爱好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矛盾啊!

三是陶翁看透了官场的黑暗,为了正义,他毅然退出了官场。东晋时期实行“门阀制度”,然而陶家到他那辈儿已经开始没落了,官场上的人怎么不会轻视他呢?况且当刘裕皇帝让陶渊明为其歌功颂德并明示天下时,陶翁不愿欺骗自己的内心,于是不为五斗米折服,我做不了官,那我就归隐。

说到“归隐”二字,我认为“归隐”的人分为三种:一是躲避政治上的杀戮;二是嫌弃官场黑暗复杂,但仍涉身政治等待明君;三是陶翁等人属于二者再加上一些“文人风”,寻找并非常向往自己的理想世界,然而又心有不甘,只好世人皆醉我独醒,我走阳光道,你走独木桥,咱就来个绝的!

行走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陶翁之所以还恋仕,可能是因为他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而大济天下。起初,他是一位要跟随明主干一番大事业的人,后却因看透刘裕的残暴甩袖而去。当他面对被要挟的皇帝和腐朽的朝廷时,他没有选择自举大旗领导一场正义的战争,而是卸甲归田,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。

这样的陶翁,在这样的出仕、入仕中徘徊了多次,每当有一位让他看到希望的明君出现时,他都会主动请缨,实施自己的抱负才华,使他的儒家思想在此时得到最大的体现。在许多文章中,他解释出仕的原因大多相同:无财力支撑家庭。而我想,另一个原因是他认为自己作为热血青年,就要心系天下、有负重任,在自己有限的的生命中做出利国、利民的大事业。只是这些原因未被其提及是因他对官场、对自己理想桃花源无法实现的绝望、痛恨,实在是不愿提及罢了。

纵观历史上那些官场失意的文人,为什么不都去过“归隐”的生活?我的个人见解是:李白虽然看破官场,无法施展自己的才智,但他洒脱,“侠”的思想令他不愿归隐;杜甫、苏轼因不能受重用亦失意,但他们比陶翁“儒”得更深切,“道”的思想反而少了一些;与陶翁最相似的为林逋这样的隐士,因为他们都是逼迫自己:学会放下!

行走在官场与田园十字路口的陶翁最终选择了放下。在他放下彭泽县令那枚小小的印章时,却拂起了东晋王朝风度的高巅!

姓名:何雨璐

邮编:064404

指导老师:胡秀萍

邮箱:

家长:周红梅

高二二班何雨璐

  推荐阅读:
  • 走在心灵的故乡

    一个人揣着沉默淹浸后的思想,带着文字的气息,走入了另一个世界。漫步书中,诠释心灵故乡的底蕴。 山中有雨 爬山的时候有种激情,一步一步感觉高起来。于是便漠视了身边的人和物,在自我的世界里独尊。当有天大雨突至

  • 《走在路上》有感,读书笔记900字

    今天我读了我们《七彩阅读》上的《走在路上》这篇文章。这篇文章读下来我非常受感动,文章主要内容是写一个男孩和他的奶奶去看电影。电影快开始了,但奶奶还在慢慢的走这,作者好几次不耐烦,时不时向他的奶奶大吼到

  • 行走在消逝中,高中议论文800字

    时间总在消逝。因此,从个人到世界也就不可避免地行走在消逝中。面对这个事实,无需感伤,因为我们一直行走在消逝中,又一直在消逝中进步。在人成长的历程中,一切都会无可挽回地消逝;消逝的可能是青春,可能是健康,

  •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,高中随笔作文800字

    这一条陡峭难行的乡间小路上充满了我美好的童年回忆。 那年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,把小小的我送到外婆家住。爸爸开车载着我行走在这条乡间小路上,这条小路曲折难行让我一路上呕吐不止,我对小路产生了厌恶! 有一天,外婆

  •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

    这一条陡峭难行的乡间小路上充满了我美好的童年回忆。 那年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,把小小的我送到外婆家住。爸爸开车载着我行走在这条乡间小路上,这条小路曲折难行让我一路上呕吐不止,我对小路产生了厌恶! 有一天,外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pxxjyj.cn/377730.html

《行走在十字路口的陶翁》评语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