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作文帮助中心 | 高中作文辅导 | 体裁作文 | 满分作文

论青春

113人看过作文大全网

青春,是我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段旅程。青春,一个渗透我们内心情感的词,一个充满着羞涩与幻想的词,一个最为美好、最令人向往的词。我们在这像青涩苹果一样的青春里高歌,在这有着酸甜苦辣的青春里尽情的享受。回味着青春的烂漫,嗅着青春那独有的略带苦味的气息,领略着青春的神秘。青春,放飞了我们的梦想。

  青春,它不该是个名词,它是富有动态美的。在青春的流年里,我们或许会有些矜持,或许会有些叛逆,又或许会有些小疯狂,那都是青春赐予我们的。有人在青春里追逐自己的梦想,勾勒自己的未来。有人在青春里坠入堕落的深渊,迷失了自我。有人抱怨青春太短暂,就像刚开出的花儿还没来得及欣赏就凋谢了。也有人赞叹青春的长久。抱怨青春的人,他们终到达不了人生的巅峰,而赞叹青春的人,青春会回报他们一份令人惊喜的礼物。

  我们已享受了三年的青春,也挥霍了三年的青春。三年的时光悄无声息的从指缝间溜过,我们也找不到一丝岁月残留的痕迹。从一个懵懂、幼稚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叛逆、疯狂的少年,从一个无知的弱者蜕变成了一个满腹学伦的强者。正式初中三年的青春时光改变了我们。

  当然,青春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苦涩,但苦涩的同时会收获更多的甜蜜。

  中考过后,有的人用自己的青春去选择一份工作,有的人则继续奋斗。看着昔日的挚友们背道而驰,看着她们渐行渐远,看着他们的背影,带着不舍与落寞消失在了街巷中。我感慨,是的,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。”青春这个烂漫有苦涩的时期,注定了有些人的悲欢离合。所以,释然吧。

  青春,她真的好神秘。她就像一个戴着个面纱的女子,需要我们慢慢的撩起她的面纱。

  有些人的青春渐渐苍老,有些人的青春之花愈开愈盛。这是为什么呢?原因就在于珍惜与否。不懂青春的人,用他们有限的青春胡乱的挥霍,到最后连青春也抛弃了他们。相反,有的人却把有意义而丰富多彩的生活奉献给了青春,他们最终被青春接纳。我相信,这些人一定读懂了青春。

  青春,就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,需要你细细品味后,来为它创造出一个完美的结局,为它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。

  青春,就像一天蜿蜒的林荫小道,有的人只是匆匆走过,他们只是青春岁月里的一个过客。有的人则漫步于这林荫小道上,徜徉于一片碧海之中,慢慢的去感悟它的神奇和美妙。

  青春也是一杯茶,初尝时的苦涩,到后来的清爽,再到最后的醇香,无一不是我们心有所悟。年少轻狂的我们,该成熟了,该懂事了,该珍惜青春了。

  幸运的是,我们的青春还在进行中。人生又有多少个三年用来挥霍呢?不多了。

  花开半夏,乱了浮生;指染流年,扰了青春。以前的我们从没真正读懂过它,现在,是时候了。用我们一生不多的青春挥洒出一份永不熄灭的烈火般的热情吧;用我们宝贵的青春打拼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天下;用我们充满激情的心为着青春谱写一首不老的时歌吧。

  青春,依然还在。

  有些人的青春注定是分离,有些人的青春注定是收获。不管是分离还是收获,我们都要积极的把握好青春。因为,它是我们人生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。

  青春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一首永垂不朽的诗篇,在我们心中烙下了一个奋斗的印记。人茫茫,时光匆匆。幸好,我们的青春还在。

  推荐阅读:
  • 高一读后感1800字 青春之歌读后感

    每个人都拥有青春,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,青春给了他们回忆和遐想;而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气盛的人来说,青春给了我们无尽的活力和憧憬。这几天,我看了一本流动着青春热血的好书《青春之歌》。 《青春之歌》为读者展现了

  •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,这才是青春作文700字

    当我们告别小学,进向中学的学习生涯时,我们已踏入了青春,踏入了美好灿烂的花季。青春是美妙的,是精彩的。它是让我们过渡成人中一段难忘无价的时光。是啊!没有什么比青春更美好、更可贵的了!所以,我们应好好珍惜我

  • 青春,向上

    当青春遭遇一个诱惑遍地的世界,当年华邂逅一段个性张扬的时节,我们是彷徨、迷惘,还是在追求自我中迷失方向?这都不是我们的选项。青春,必须向上!在真、善、美的路上,唱响青春,青春飞扬! 求真是懵懂时光里最质朴

  • 闯荡青春

    努力地奔跑,就算跌倒也要华丽地站起。因为七七一直坚信地是:一切的一切都是你的,只要你够勇敢。 多少的眼泪,多少笑脸,多少的悲伤,多少的渴望,那是扯淡的青春。青春分很多很多,每个人的青春都不会雷同,因为那是

  • 逝水年华,青春伤痕,心情周记900字

    逝水带走了年华,但青春却留下了伤痕。 记忆里那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已不再有,取而代之的是沉默寡言的大男生;记忆了那个可爱乖巧的小女孩已不再有,取而代之的是成熟美丽的小女人。男孩和女孩共同的世界在三年前就已经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pxxjyj.cn/195670.html

《论青春》评语0